請問醫(yī)生我女兒4歲得了肺炎支原

4歲

       2009-08-23 21:50      瀏覽6006次
    病情描述:
    請問醫(yī)生 我女兒4歲得了肺炎支原體1.160 掛阿奇3個療程 吃藥也有3個療程 晚上還是會咳嗽半個小時 1.160高嗎
    因不能面診,醫(y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您好,孩子的情況還是有些高的,需要繼續(xù)治療三天的,同時注意休息,多喝水,服用肺力咳,再觀察一周吧.鞏固治療.

    趙力

    主任醫(yī)師 已幫助 698646
    2009-08-23 23:56
向TA提問

有用(10)

    因不能面診,醫(y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你好!由于你的楷述不夠詳細,僅供一些數具供你參考;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經飛沫由呼吸道吸人感染,兒童和青少年易感.肺炎支原體肺炎近年來增加,在CAP的病原體構成比中占15%~20%或更高.病變常先累及氣道,產生氣管,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炎,粘膜充血水腫,管腔內充滿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粘膜下層和支氣管周圍亦可出現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炎癥延及肺泡則引起以單核細胞為主的肺泡滲出,并可產生灶性肺不張,肺實變,重者可見彌漫性肺泡壞死.感染支原體后多數患者出現咽炎,氣管一支氣管炎等,約10%患者產生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起病較緩. 發(fā)熱一般在38℃左右,偶可高熱.干咳為本病最突出癥狀,呈陣發(fā)性劇咳,有時見粘液性或粘液膿性痰,偶有痰血.胸部體征很少,有時可聞及干,濕性啰音.X線表現多樣,早期呈間質性改變,隨后可呈支氣管肺炎,或從肺門向肺野外周伸展的扇形陰影,偶見肺門淋巴結腫大和少量胸腔積液.支原體肺炎病情一般呈良性經過,但發(fā)熱可持續(xù)l~3周,咳嗽可長達6周.少數病例呈重癥肺炎或出現肺外并發(fā)癥,可致死.診斷有賴于呼吸道標本培養(yǎng),但技術要求較高,費時3周,臨床不實用.血清冷凝集試驗≥l:40或血清抗體檢測可作為臨床診斷參考.PCR檢測支原體DNA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可用于早期診斷,但尚未批準用于臨床.肺炎支原體對β一內酰胺類不敏感,而大環(huán)內酯類,四環(huán)素類或喹諾酮類藥物治療有效,療程10—14天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包括滋養(yǎng)體期和包囊期.生活史的基本過程是:包囊→滋養(yǎng)體→包囊.滋養(yǎng)體有大,小滋養(yǎng)體之分,小滋養(yǎng)體(腸腔型)的直徑約10~20μm,有單個泡狀核;大滋養(yǎng)體(組織型)的直徑為20—40μm,胞漿外質透明,內質濃密,其中可含有糖原,被吞噬的紅細胞和組織細胞碎片.滋養(yǎng)體是阿米巴的致病階段,但無傳染性.包囊見于慢性阿米巴病患者或包囊攜帶者的成形大便中,直徑5—20μm,成熟包囊有4個核.包囊是該原蟲的傳染階段.腸阿米巴病是溶組織內阿米巴經口感染入侵結腸壁引起的疾病,因以腹瀉,腹痛為主要癥狀,故又稱阿米巴痢疾.4核包囊隨大便污染的水或食物進入消化道,它能耐受胃酸的消化作用,順利通過胃和小腸上段,至小腸下段經堿性消化液的作用脫囊,發(fā)育成4個小滋養(yǎng)體.在適合條件下小滋養(yǎng)體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并隨糞便下行到結腸.當機體抵抗力下降,腸功能紊亂時,小滋養(yǎng)體進入腸壁粘膜,吞噬紅細胞和組織細胞,轉變?yōu)榇笞甜B(yǎng)體,并大量分裂增殖,破壞腸壁組織,形成潰瘍. 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滋養(yǎng)體的一些表面膜蛋白在蟲體侵襲宿主腸壁過程中起重要的粘附作用.如其一種被稱為粘附素或植物血凝素的糖蛋白,可與哺乳動物靶細胞糖萼中的半乳糖或乙酰氨基半乳糖胺(Gal/GalNAc)發(fā)生受體樣結合,從而使滋養(yǎng)體粘附于靶細胞上.滋養(yǎng)體還能分泌一種成孔肽和多種蛋白水解酶.前者可嵌入靶細胞膜,使靶細胞膜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從而使細胞發(fā)生溶解;后者則能溶解宿主組織.這些因子均有利于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侵入宿主的組織,其侵入的門戶則是腸腺開口處.來自宿主方面的致病因素可能包括先天易感,激素(如腎上腺素)的影響,腸腔內環(huán)境(pH,氧化還原電位,腸內菌群等)的改變,營養(yǎng)不良,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免疫缺陷及伴發(fā)病等

    趙金俠

    副主任醫(yī)師 已幫助 696809
    2009-08-24 00:59
向TA提問

有用(14)

    因不能面診,醫(y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1.一般治療 呼吸道隔離 由于支原體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兒病后排支原體的時間較長,可達1~2個月之外.嬰兒時期僅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在重復感染后才發(fā)生肺炎.同時在感染支原體期間容易再感染其它病毒,導致病情加重遷延不愈.因此,對患兒或有密切接觸史的小兒,應盡可能做到呼吸道隔離,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護理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供給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及足夠的液體.保持口腔衛(wèi)生及呼吸道通暢,經常給患兒翻身,拍背,變換體位,促進分泌物排出,必要時可適當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 氧療 對病情嚴重有缺氧表現者,或氣道梗阻現象嚴重者,應及時給氧.其目的在于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改善因低氧血癥造成的組織缺氧.給氧方法與一般肺炎相同.

    劉林

    主任醫(yī)師 已幫助 698062
    2009-08-24 01:11
向TA提問

有用(2)

    因不能面診,醫(y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您好,您女兒得的應該是肺炎鏈球菌肺炎,肺炎支原體1.160有些偏高,肺炎鏈球菌肺炎,該病多散發(fā),年長兒較多,因為此時期機體防御能力逐漸成熟,能使病變局限于一個肺葉或一個節(jié)段而不致擴散,氣候驟變時機體抵抗力降低,發(fā)病較多,特點是肺泡炎,以右上葉或左下葉最為多見.少有前驅癥狀,起病多急劇,突然高熱,胸痛,疲乏等,氣促,可伴隨呼氣性呻吟,鼻扇,面色潮紅,或紫紺,痰液可為鐵銹色,少數可伴隨唇部皰疹.嚴重者可伴發(fā)感染性休克.查體,消散期可聽到濕羅音,X線檢查早期可見局限于一個節(jié)段的淺薄陰影,以后有大片陰影均勻而致密,占全肺葉或一個節(jié)段,治療后逐漸消散,可見肺大泡,少數病例可出現胸腔積液,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C反應蛋白往往陽性.青霉素或三代頭孢菌素類為首選,早期應用抗生素治療可于12日內退熱,肺部體征約1周左右消失.希望能夠幫到您.

    閻靜

    住院醫(yī)師 已幫助 697680
    2009-08-24 01:17
向TA提問

有用(11)

    因不能面診,醫(y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肺炎支原體(M.Pneumonia)是人類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支原體肺炎的病理改變以間質性肺炎為主,有時并發(fā)支氣管肺炎,稱為原發(fā)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經飛沫傳染,潛伏期2~3周,發(fā)病率以青少年最高.臨床癥狀較輕,甚至根本無癥狀,若有也只是頭痛,咽痛,發(fā)熱,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癥狀,但也有個別死亡報道.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多在秋冬時節(jié). 肺炎支原體的致病首先通過其頂端結構粘附在宿主細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內吸取營養(yǎng),損傷細胞膜,繼而釋放出核酸酶,過氧化氫等代謝產生引起細胞的溶解,上皮細胞的腫脹與壞死.誘發(fā)機體產生的抗體也可能參與了上述病理損傷.呼吸道分泌的SlgA對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不夠牢固. 肺炎支原體的診斷方法主要依靠分離培養(yǎng)和血清學試驗.標本可采可疑病人的痰或咽試子,接種于含血清或酵母浸膏的瓊脂培養(yǎng)基.5~10天后觀察有無直徑30~100um的圓形房頂樣菌落.多次傳代后可變?yōu)榈湫偷暮砂皹泳?并能吸附多種動物紅細胞和氣管上皮細胞,HeLa細胞等,且此類吸附可被特異性抗體所抑制.分離的支原體經形態(tài),溶血與生化反應作初步鑒定后需進一步用特異性抗血清作生長抑制試驗和代謝抑制試驗.用患者血清與支原體脂質抗原作補體結合試驗,恢復期較急性期效價高4倍以上具有診斷價值.亦可用間接免疫熒光試驗,間接血凝ELISA檢測標本.另外,有1/3~3/4患者的血清可與人O型紅細胞在4℃時有非特異性凝集(稱為冷凝集試驗),37℃時消失,患病一周時達到高峰.此方法簡便,有助于診斷. 治療可選用紅霉素,四環(huán)素和氯霉素等. 支原體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仍在試驗中.

    朱祖安

    主任醫(yī)師 已幫助 696687
    2009-08-24 02:05
向TA提問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