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的特有藥物,那么你知道中藥蘆根嗎?蘆根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蘆根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康網(wǎng)小編來了解一下蘆根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蘆根的簡介
【出處】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拼音名】Lú Gēn
【英文名】Reed Rhizome
【別名】蘆茅根、葦根、蘆菰根、順江龍、水蓈蔃、蘆柴根、蘆通、葦子根、蘆芽根、甜梗子、蘆頭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蘆葦?shù)母o。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ragmites communis Trin.[P.australis(Cav.)Trin.]采收和儲藏:栽后2年即可采挖。一般在夏、秋季挖起地下莖,除掉泥土,剪去須根,切段,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蘆葦,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莖粗壯,橫走,節(jié)間中空,節(jié)上有芽。莖直立,中空。葉2列,互生;葉鞘圓筒狀,葉舌有毛;葉片扁平,長15-45cm,寬1-3.5cm,邊緣粗糙。穗狀花序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頂生,長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間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長10-16cm;第1花通常為雄花,穎片披針形,不等長,第1穎片長為第2穎片之半之半或更短;外稃長于內(nèi)稃,光滑開展;兩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與內(nèi)稃分離。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流、池沼岸邊淺水中。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肺;胃;膀胱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透疹。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麻疹;解河豚魚毒
蘆根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60-120g;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煎湯洗。
蘆根的禁忌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蘆根的選方
1.五汁飲(《溫病條辨》):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爽者。
2.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食方(《金匱玉函方》):蘆根,銼,水煎服。
3.蘆根飲子(《千金方》):生蘆根,青竹茹,粳米,生姜,水飲服,治傷寒后嘔噦反胃,或干嘔不食。
4.治霍亂煩悶方(《千金方》):蘆根,麥門冬,水煎服。
5.解毒方(《千金方》),蘆根汁,多飲良,治食魚中毒,面腫,煩亂,及食鱸魚中毒欲死者,并解蟹毒。
6.葦莖湯(《千金方》):蘆根,竹茹,生姜汁,粳米,半夏,水煎服,治肺熱癰膿。
7.銀翹散(《溫病條辨》),治外感風(fēng)熱。
8.治嘔噦不止厥逆方(《肘后方》),蘆根,切,水煮濃汁,頻飲。
9.治霍亂腫脹方(《太平圣惠方》):蘆根,生姜,橘皮,水煎服。
擴(kuò)展閱讀:蘆根的各家論述
1.《名醫(yī)別錄》: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2.《藥性論》:能解大熱,開胃。治噎噦不止。
3.《唐本草》:療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患者彌良。
4.《日華子本草》:治寒熱時疾煩悶,好孕人心熱,并瀉痢人渴。
5.《日用本草》:解河豚魚毒。
6.《本草蒙筌》:解酒毒、魚蟹中毒。
7.《本草原始》:治干嘔霍亂。
8.《玉楸藥解》:清降肺胃,消蕩郁煩,生津止渴,除嘔下食,治噎噦懊憹。
9.《醫(yī)林纂要》:能滲濕行水,療肺癰。
10.《天寶本草》:清心益腎,去目霧,頭暈,耳鳴,瘡毒,夜夢顛倒,遺精。
11.《中國藥植志》:治便秘。
12.《南京民間藥草》:治喉痛。
13.《山東中藥》:治浮腫。
14.《四川中藥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15、《本草綱目》:按《雷公炮炙論·序》云,益食加觴,須煎蘆樸。注云,用逆水蘆根,并厚樸二味等分,煎湯服。蓋蘆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16.《本草經(jīng)疏》:蘆根,味甘寒而無毒。消渴者,中焦有熱,則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熱降火,熱解胃和,則津液流通而渴止矣??蜔嵴撸盁嵋?,甘寒除邪熱,則客熱自解。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始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家有熱,則小便頻數(shù),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腎、脾三家之熱解,則小便復(fù)其常道矣,火升胃熱,則反胃嘔逆不下食及噎噦不止;傷寒時疾,熱甚則煩悶;下多亡陰,故瀉利人多渴;孕婦血不足則心熱,甘寒除熱安胃,亦能下氣,故悉主之也。17.《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千金》葦莖湯,釋者謂葦用莖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親上也。而愚則以為不然。葦之根居于水底,其性涼而善升,患大頭瘟者,愚常用之為引經(jīng)要藥,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腦部,而況于肺乎?且其性涼能清肺熱,中空能理肺氣,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養(yǎng)肺陰,則用根實(shí)勝于莖明矣。今藥房所鬻者名為蘆根,實(shí)即葦根也。其性頗近茅根,凡當(dāng)用茅根而無鮮者,皆可以鮮蘆根代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