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天花粉

    發(fā)布時間:2015-05-27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名稱】:

天花粉

【英文名】:

RADIX TRICHOSANTHIS

【拼音】:

Tiān Huā Fěn

【別名】:

天瓜粉、栝樓根、屎瓜根、栝蔞粉、白藥、瑞雪、花粉、萎粉

【藥材類別】:

根莖類

【性味】:

味甘;微苦;性微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③《綱目》:甘微苦酸,微寒。

【歸經】:

入肺、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心、脾、胃、小腸五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陰心經。

【入藥部分】:

為葫蘆科植物栝樓及中華栝樓的根。

【產地和分布】:

藥材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主產江蘇、貴州、河南、廣西、山東、安徽等地。以河南產量大、質量優(yōu),習稱安陽花粉。

【形態(tài)特征】:

攀援藤本,長可達10m。塊根圓柱狀,肥厚,富含淀粉。莖較粗,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0cm,具縱條紋,被條柔毛;卷須3-7分歧,被柔毛;葉片低質,輪廓近圓形或近心形,長寬均約5-20cm,常3-5(-7)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基部心形,彎缺深3-4cm,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并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太花序長10-20cm,粗壯,具縱棱及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cm,小花梗長約3mm,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3)cm,寬1-2cm,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cm,先端擴大,徑約10mm,中、下部徑約5mm,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cm,寬3-5mm,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約20mm,寬約18mm,先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藥靠合,長約2mm,徑約4mm,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cm,被柔毛;花萼筒圓形,長2.5cm,徑1.2cm,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cm,花柱長2cm,柱頭3。果實橢圓形,壓扁,長11-16mm,寬7-12mm,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棱線?;ㄆ?-8月,果期8-10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調敷。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枸杞為之使。惡干姜。畏牛膝、干漆。反烏頭。

②《本草匯言》:汗下之后,亡液而作渴者不可妄投;陰虛火動,津液不能上承而作渴者,不可概施。

③《得配本草》:胃虛濕痰,亡陽作渴,病在表者禁用。

④《本草經疏》:脾胃虛寒作泄者勿服。

⑤《本經逢原》:凡痰飲色勺清稀者,忌用。

【天花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消腫排濃。主熱病口渴;消渴多飲;肺熱燥咳;瘡瘍腫毒。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①《本經》: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xù)絕傷。

②《醫(yī)林纂要》:補肺,斂氣,降火,寧心,兼瀉肝郁,緩肝急,清膀胱熱,止熱淋小便短數(shù),除陽明濕熱。

③《滇南本草》:治癰瘡腫毒,并止咳嗽帶血。

④《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排膿,消腫毒,生肌長肉,消撲損瘀血。治熱狂時疾,乳癰,發(fā)背,痔瘺瘡癤。

⑤《本草蒙筌》:治偏疝。

⑥《別錄》: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唇干,口燥,短氣。通月水,止小便利。

⑦《本草正》:涼心肺,解熱渴。降膈上熱痰,消乳癰腫毒。

⑧《現(xiàn)代實用中藥》:作撒布劑,治皮膚濕疹,汗斑,擦傷。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