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圖片簡介及鑒別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5-05-21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馬齒莧圖片】:













【馬齒莧的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臥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o梗,直徑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時盛開;苞片2~6,葉狀,膜質(zhì),近輪生;萼片2,對生,綠色,盔形,左右壓扁,長約4毫米,頂端急尖,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黃色,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長約12毫米,花藥黃色;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柱頭4~6裂,線形。蒴果卵球形,長約5毫米,蓋裂;種子細小,多數(shù),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直徑不及1毫米,具小疣狀凸起?;ㄆ?~8月,果期6~9月。

【馬齒莧的生境分布】:

我國南北各地均產(chǎn)。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于菜園、農(nóng)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qū)。


【馬齒莧的生藥材鑒定】:

馬齒莧的性狀鑒別:

全草多皺縮卷曲成團。莖圓柱形,長10-25cm,直徑1-3m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有明顯扭曲的縱溝紋。葉易破碎或脫落,完整葉片倒卵形,綠褐色,長1-2.5cm,寬0.5-l.5cm,先端純平或微缺,全緣。花少見,黃色,生于枝端。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帽狀蓋裂,內(nèi)含多數(shù)黑色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而帶粘性。以株小、質(zhì)嫩、整齊少碎、葉多、青綠色、無雜質(zhì)者為佳。

馬齒莧的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寬闊,外側(cè)為1-3列厚角組織,皮層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5-60μm,有時可見淀粉粒及細小的棱狀結(jié)晶;維管束外韌型,8-20個排列成環(huán),束間形成層明顯;髓部細胞中亦含草酸鈣簇晶。

馬齒莧的粉末特征:綠色,味酸。

1、葉上表皮細胞表面觀,細胞壁較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常波狀彎曲;角質(zhì)層紋理明顯,氣孔平軸式。葉肉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7-37μm。

2、淀粉粒較少,單粒類圓形,直徑5-2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層紋不明顯;復粒少見,由2-3分粒組成。

3、種皮細胞碎片深棕紅色,表面觀細胞呈多角星狀,有多數(shù)小突起。

4、果皮石細胞大多成群,長梭形或長方形,壁較薄,亦有類圓形,壁較厚。尚可見有果皮薄壁性大形網(wǎng)孔細胞。另有莖表皮細胞、導管、花粉粒、果皮表皮細胞等。

馬齒莧的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2g,加5%鹽酸乙醇溶液15ml,加熱回流10min,趁熱過濾。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min后,在冰水中冷卻,加新配制的重氮化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檢查香豆精)

2、取本品粉末10g,加蒸餾水100ml,并用甲酸調(diào)PH至3-4,冷浸2h,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置蒸發(fā)皿中置水浴中濃縮至約10ml,濾過,濾液備用。取濾液數(shù)滴置比色板上,加1%鐵氰化鉀水溶液1-2滴,再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溶液變綠并出現(xiàn)藍色沉淀。(用去甲腎上腺素0.2%水溶液及多巴水溶液做對照,結(jié)果相同)

3、薄層色譜取上述濾液點樣用。并以0.2%去甲腎上腺素水溶液及0.1%多巴甲酸水溶液對照。點樣在硅膠G(青島)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開,展距13cm。噴0.2%茚三酮乙醇溶液,噴后置紅外燈下烘烤約10nmin,顯色,樣品斑點顯淡紫色。兩種對照標準品初顯紫紅色,久置后現(xiàn)淡棕色。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它有助于調(diào)節(jié)體溫、促進體...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