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草
龍膽族生胡須狀,根條細長色深黃,
味苦難進能燥濕,清火瀉肝止驚厥。
[來源] 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龍膽Gentiana scabra Bge、三藥龍膽G.hriflora Pall或東北龍膽G.manashurica Kitag.的根。
[產(chǎn)地] 黑龍江、吉林、內蒙、江蘇等地。
[采收] 秋季采挖根莖、洗凈泥土,除去殘莖雜質,曬干。
[藥材形性] 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表面灰暗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莖痕或殘留莖基,周圍和下端著生多數(shù)不規(guī)則馬尾狀須根,圓柱形,長10-20cm,直徑 0.2-0.5cm,表面淡黃或黃棕色,下部較細,有縱皺紋及支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黃白色或淡黃棕色,中心有數(shù)個筋脈點(維管束),氣微,味極苦。
以條粗長、黃色或黃棕色,無碎斷者為佳。
[炮制] 原藥清洗,撈起略晾干,揀去雜質,剪去莖梗,切0.15cm薄片,曬干,篩去灰屑。
酒炒龍膽草 龍膽草片噴酒(每100公斤,用酒15公斤)拌勻,用文火炒干入藥。酒炒后緩其寒、避其滯,善上行而清頭面火毒,肝膽實火而兼氣滯者。
[成分] 含龍膽苦甙,龍膽鹼、龍膽糖等。
[性味、歸經(jīng)] 甘寒、入肝、膽、膀胱經(jīng)。
[功用] 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用于濕熱黃疸、帶下、陰囊濕疹,熱淋小便短赤澀痛;肝膽火上炎致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肋痛;小兒急驚,高熱抽搐等癥。
[處方名] 龍膽草 苦膽草
[用法、用量] 煎服2-6克,量大傷脾胃。
[保貯] 干足放缸甏或箱內,置干燥處,防霉。
按:商品除上述外,尚有滇龍膽(堅龍膽)G.rigescens Fr.ex Hemsl的根及根莖,在不少省區(qū)作龍膽入藥,根呈細長圓柱形,略彎曲,長5-15cm,上部直徑約為0.1-0.2cm,表皮淡黃色至淡棕色,有縱皺紋,表皮易脫落,質堅脆略呈角質樣,易折斷,斷面可見中央有黃色小木心。氣無,味極苦。
常見偽品:
1.大花剪秋羅(甜龍膽)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羅Lychnis fulgens Fisch的根及根莖,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等地,根莖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表面暗褐色,上端有殘留的莖基及被有淺黃棕色鱗葉的芽,凹入的莖基痕,根族生于根莖上,表面灰褐色或土棕色,有細縱皺紋,質2硬,干時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有淡黃色木心,氣微,味微甘、苦。
2.紅花龍膽 為龍膽科植物紅花龍膽G.rhodantha Franch的根及根莖,分布于河南、陜西、湖北、四川等地,表面黃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黃色,木部淡灰黃色,氣微,味苦。
3.兔兒傘根 為菊科植物兔兒傘syneilisis aconitifolia(Bunge)Maxim的根及莖。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根呈長圓柱形,長8—15cm,直徑0.15-0.3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殘留莖基,下端族生多數(shù)細根。根表面密生毛茸,斷面黃白色,中央有棕色小點。氣特異,味辛,微苦。
4;鬼臼 為小蘗科植物鬼臼Podophyllum emodii Wall.var.Chinense Spraque的根。產(chǎn)于陜西、甘肅、青海等地。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上端可見凹陷的莖痕。根叢生于根莖上,圓柱形,長6-12cm,直徑 0.2-0.3cm,表面棕褐色,有細縱皺紋及須根痕,質硬脆斷面粉性,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