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為中國傳統中醫(yī)特有藥物,那么你知道中藥大花細辛嗎?大花細辛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大花細辛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康網小編來了解一下中藥大花細辛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大花細辛的簡介
【種中文名】:大花細辛
【種拉丁名】:Asarum crispulatum C. Y . Cheng et C. S . Yang
【種別名】:盆草細辛(重慶南川)
【科中文名】:馬兜鈴科
【科拉丁名】:Aristolochiaceae
【屬中文名】:細辛屬
【屬拉丁名】:Asarum
【國內分布】:四川
大花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1、發(fā)散風寒:用于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2、溫經止痛:用于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jié)痛。
3、溫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
4、宜通肺竅:用于鼻炎、鼻竇炎大花細辛的用法用量
大花細辛的禁忌注意
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
1、《本草經集注》:"曾青、棗根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蘆。"
2、《藥性論》:"忌生菜。"
3、《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4、《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大花細辛的選方
1、治風冷頭痛,痛則如破,其脈微弦而緊:細辛一兩(凈),川芎一兩,附子(炮)半兩凈,麻黃一分。上細切,入連根蔥白、姜、棗。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連進三服。(《普濟方》細辛散)
2、治偏頭痛:雄黃(研)、細辛(去苗葉,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勻。每服一字,左邊疼搐入右鼻,右邊痛搐入左鼻。(《圣濟總錄》至靈散)
3、治傷風鼻塞:細辛、紫蘇、防風、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脈正宗》)
4、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麻黃(去節(jié))、芍藥、細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小青龍湯)
5、治鼻塞不通:細辛末少許,吹入鼻中。(《普濟方》)
6、治牙齒痛久不瘥:細辛(去葉苗)、蓽撥。上二味等分,粗搗篩。每用半錢匕,水一盞,煎十數沸,熱漱冷吐。(《圣濟總錄》細辛湯)
7、治牙齒疼痛:荊芥、細辛、露蜂房各等分。上為粗末,每用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漱冷吐。(《御藥院方》細辛散)
8、治牙痛:細辛一錢,黃柏一錢。煎水漱口,不可嚼下。(《吉林中草藥》)
9、治痰飲,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茯苓四兩,甘草、干姜、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金匱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湯)
10、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二兩(去節(ji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擴展閱讀:大花細辛的化學成分
遼細辛含揮發(fā)油約3%,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其他有黃樟醚、β-蒎烯、優(yōu)葛縷酮、酚性物質等。
華細辛含揮發(fā)油2.75%,1.9%。揮發(fā)油中主要含甲基丁香油酚(約占50%),
還有細辛酮、蒎烯、優(yōu)葛縷酮、黃樟醚、1,8-桉葉素、l-細辛素等。雙葉細辛的揮發(fā)油含優(yōu)葛縷酮6%、龍腦或愛草腦7%、1,8-桉葉素4%、蒎烯2%、甲基丁香油酚15%、黃樟醚10%、科繞魏素10%、欖香脂素8%、少辛酮0.2%、芳樟醇、大牻牛兒三烯醇。2-甲基-2-乙烯基-3-異丙烯基-5-異丙叉環(huán)己醇等。
圓葉細辛全草含黃酮甙、氨基酸、糖類和揮發(f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