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柴胡的營養(yǎng)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5-12-26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銀柴胡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的根。銀柴胡多年生草本,生于干燥摹及山坡石縫中,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陜西、甘肅、寧夏等地,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部分地區(qū)有栽培。秋季采挖根部,除去莖葉,洗凈,曬干。

銀柴胡根呈類圓柱形,長1540厘米,直徑12.5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縱皺紋明顯,向下漸成左扭曲狀,疏具細根痕孔凹陷,習稱砂眼。頂端根頭部略膨大,有疣狀突起的莖痕及不育芽苞,習稱珍珠盤。質而脆,易折斷,斷面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相間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淡,略甘。

以根條細長,表面黃白色而顯光澤,頂端有珍珠盤,質細潤者為佳。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銀柴胡適合人群:

外感風寒及血虛無熱者慎服。

銀柴胡食療作用:

銀柴胡味甘,性微寒;歸肝、胃、腎經(jīng);清潤和緩;

具有清虛熱,除疳熱;

主治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積發(fā)熱。

銀柴胡做法指導:

1. 退熱而不苦泄,為清虛熱的要藥,常與青蒿、地骨皮等藥同用。

2. 凡陰虛發(fā)熱,盜汗骨蒸者,多與地骨皮、秦艽、鱉甲、青蒿等相配。

3. 若溫病后期,余熱未盡,或久瘧不止,體虛低熱者,可與白薇、生地、鱉甲、知母等相伍,以益陰退熱。

4. 凡小兒疳積,日久化熱,癥見煩渴燥急者,多與梔子、黃芩、連翹等合用。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到底中醫(yī)的“腎虛”和西醫(yī)的“腎炎”或“腎衰”...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它有助于調節(jié)體溫、促進體...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