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經(jīng)典記載和歷史傳說

    發(fā)布時間:2015-12-25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白芍的經(jīng)典記載

芍藥(《詩經(jīng)》),又名:離草(《韓詩》內(nèi)傳),余容、其積,解倉(《吳普本草》),可離(崔豹《古今注》),犁食、鋋(《別錄》),沒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異錄》),將離(《綱目》)。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平,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名醫(yī)別錄》: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藥性論》:臣。能治肺邪氣,腹中絞痛,血氣積聚,通宣臟腑擁氣, 治邪痛敗血,主時疾骨熱,強五臟,補腎氣,治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能蝕膿。

《日華子本草》:治風、補勞,主女人一切病,并產(chǎn)前后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fā)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補氣,白者治血。

《開寶本草》: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本草衍義》: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藥類法象》:氣微寒,味酸。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為輔,治腹中痛之圣藥也。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其痛立止。若病人春夏秋三時腹疼,亦少加黃芩。若惡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半,此三味為治寒腹疼,此仲景神品藥也。如深秋腹痛,更加桂二錢。如冬月大寒腹中冷痛,加桂一錢半,水二盞,煎一盞。

《藥性賦》:味酸,平,性寒,有小毒??缮山担栆?。其用有四:扶陽氣大除腹痛,收陰氣陡健脾經(jīng)。墜其胎能逐其血,損其肝能緩其中。

《湯液本草》:氣微寒,味酸而苦。氣薄味厚,陰也,降也。陰中之陽,有小毒。入手、足太陰經(jīng)。

《象》云: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黃芩。如惡寒腹痛,加肉桂5克,白芍藥15克,炙甘草7.5克,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12.5克,水二盞,煎一半。去皮用。

《心》云:脾經(jīng)之藥,收陰氣,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陽而收陰氣,泄邪氣,扶陰。與生姜同用,溫經(jīng)散濕,通塞,利腹中痛,胃氣不通,肺燥氣熱。酸收甘緩,不利必用之藥。

《珍》云:白補赤散,瀉肝,補脾胃。酒浸行經(jīng),止中部腹痛。

《本草》云: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

《衍義》云: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今見花赤者為赤芍藥,花白者為白芍藥,俗云白補而赤瀉。

東垣云:但澀者為上。或問:古今方論中多以澀為收,今《本經(jīng)》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東垣云:芍藥能停諸濕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藥,所當知之。又問:有緩中一句,何謂緩中?東垣云:損其肝者緩其中。又問當用何藥以治之?東垣云:當用四物湯,以其內(nèi)有芍藥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氣血。入手、足太陰經(jīng)。太抵酸澀者為上,為收斂停濕之劑,故主手、足太陰經(jīng)。收降之體,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陰經(jīng)也。后人用赤瀉白補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補,色在南方故泄也。 《本草》云: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腎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陰滋濕,故小便得通也。

《難經(jīng)》云: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diào)血也。沒藥、烏藥、雷丸為之使。

《本草》又云: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液》云:腹中虛痛,脾經(jīng)也,非芍藥不除。補津液停濕之劑。

《本草衍義補遺》:酒浸炒,與白術(shù)同用則能補脾;與川芎同用,則瀉肝;與人參、白術(shù)同用則補氣。治腹中痛而下痢者必炒,后重不炒。又云:白芍惟治血虛腹痛,諸腹痛皆不可治。芍藥白補赤瀉。又云: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又云: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本草發(fā)揮》:成聊攝云: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也。又云:芍藥之酸,收斂津液而益榮。又云:正氣虛弱,收而行之。芍藥之酸,以收正氣。又云: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氣。又云:肺燥氣熱,以酸收之,以甘緩之。芍藥之酸,以斂逆氣。

潔古云:白芍藥補中焦之藥,炙甘草為輔,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惡熱而痛,加黃柏;若惡寒腹痛,加肉桂0.5克,白芍藥1克,炙甘草0.75克,此仲景神品藥也。如寒月大寒腹痛,加桂7.5克,水二盞,煎一盞服?!吨髦蚊卦E》云:性寒,味酸,氣厚味薄,升而微降,陽中陰也。其用有六:安脾經(jīng)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氣三也,止瀉痢四也,和血脈五也,固腠理六也。白補赤散,瀉肝補脾。酒浸引經(jīng),止中部腹痛。去皮用。

白芍的歷史傳說

東漢神醫(yī)華佗在其后宅辟藥園、鑿藥池、建藥房、種藥草,廣為傳授、種植、加工中藥材技術(shù)。但每味藥他都要仔細品嘗,弄清藥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給華佗一棵芍藥,他就把它種在了屋前。華佗嘗了這棵芍藥的葉、莖、花之后,覺得平平常常,似乎沒有什么藥性。

一天深夜,華佗正在燈下看書,突然聽到有女子哭聲。華佗頗感納悶,推門走出去,卻不見人影,只見那棵芍藥。華佗心里一動:難道它就是剛才哭的那個女子?他看了看芍藥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地說:“你自己全身上下無奇特之處,怎能讓你入藥?”轉(zhuǎn)身又回屋看書去了。

誰知剛剛坐下,又聽見那女子的啼哭聲,出去看時,還是那棵芍藥。華佗覺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將剛才發(fā)生的事給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著窗外的花木藥草說:“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藥,被你用來救活了無數(shù)病人的生命,獨這株芍藥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華佗聽罷笑道:“我嘗盡了百草,藥性無不辨得一清二楚,該用什么就用什么,沒有錯過分毫。對這芍藥,我也多次嘗過了它的葉、莖、花,確實不能入藥,怎么說是委屈了它呢?”

事隔幾日,華夫人血崩腹痛,用藥無效。她瞞著丈夫,挖起芍藥根煎水喝了。不過半日,腹痛漸止。她把此事告訴了丈夫,華佗才知道他確實委屈了芍藥。

后來,華佗對芍藥做了細致的試驗,發(fā)現(xiàn)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鎮(zhèn)痛、滋補、調(diào)經(jīng)的效果。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到底中醫(yī)的“腎虛”和西醫(yī)的“腎炎”或“腎衰”...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定義肝氣郁結(jié)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