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膠亦即魚肚,是中國四大補品之一,有海八珍之稱。是老百姓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是珍貴的滋補品,但如今市面上花膠的種類繁多,我們要如何鑒別花膠呢?
一、體積
是越大越靚,可以去到一斤一只最好。
二、色澤
以金黃色為上。真正的花膠并非整只均色或者全白、晶瑩通透的,有天然的紋路、不均勻琥珀色的反而是沒有經過漂白的上品。在現(xiàn)在海味市場,很多銷售商為了追求花膠的外觀美,用漂白劑將花膠漂白一番,其實這樣做已經破壞了花膠健康的本質。原色、帶有血絲的花膠才是真正的好花膠。
三、厚度
像鎮(zhèn)店之寶的蜘蛛肚,中央厚度就厚達2厘米!不過就有讀者會問,“我看到的花膠,有些是中間厚,有些是邊沿厚,為什么呢?哪種好?”這就取決于魚的種類和魚鰾大小了。一般而言,正劏花膠比側劏要靚。要知道,花膠前身就是魚鰾,它是黏附在魚背脊骨上的,上邊壓力小壁薄,下邊壓力大壁厚。
正劏就是從靠近背脊的上面開刀,這樣開出來的花膠曬干之后就是中間厚兩邊薄,形狀夠靚;而側劏就是從下邊開刀,四周厚中間薄。
四、品種
其中以黃魚肚,也就是香港人稱為鳘魚的為上。它又叫金錢肚。長出這種花膠的黃鳘魚,通身淺金黃色,魚鰭上有黑色倒三角形胎記。
五、產地
緬甸等地有花膠出產,但就以廣東外海的花膠最高價,尤其是在虎門海域出的金錢肚更是值錢。因為這一水域屬于咸淡水交界,天然礦物質含量高,不像其他地方是全咸水,出產的花膠質量特別靚。
六、花膠公母之分
花膠有公膠和母膠之分,分別取自雄魚及雌魚的魚鰾,香港人較喜食公膠,貪為薄身軟滑,入口不易溶化,相反國內人士卻鐘情食母膠,認為厚身較黏,總而言之是各有所好。從形體上說,公的比較長、薄,母的比較圓、厚;從口感來說,同一種膠公的比較清爽一點,母的膠質比較多一點,故而比較黏;從燉的時間來看,公的比母的要比較耐燉;從功效來說,公的比母的要好一些,故而公膠經常比母膠要貴一點。
七、看花膠的年數(shù)
一般要馬上吃的話最好是選老花膠,老花膠的質量比新花膠的好很多,老花膠的顏色是比較黃的,看肉質可分為暗黃,金黃等,而且沒有腥味。新花膠顏色是比較白的而且腥味很重。
八、花膠的質量
質量好的花膠你燉了后水是清的, 水是渾濁的就沒有清的那么好,而且基本沒腥味,還有真正的花膠不管燉多久它都不會爛的。
九、看花膠的肉質
有的是粗肉,有的是柔肉的。把花膠拿起來在光線好點的地方看,可以看到它里面的線條和肉質,以此來判斷花膠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