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穿,又名華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20-70cm。根多分枝,直根不明顯,黃褐色。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莖單一或分枝,直立或基部傾斜,四棱形。產(chǎn)山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生于山坡或平地的林蔭處或草叢中,海拔120-500米。
石見穿全草入藥,可以治療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散結(jié)消腫。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崩漏,便血;濕熱黃疸;熱毒血痢;淋痛;帶下;風濕骨痛;瘰疬;瘡腫;乳癰;帶狀皰疹;麻風;跌打傷腫。
關(guān)于石見穿的鑒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性狀鑒別
莖呈方柱形,長20-70cm,直徑2-4㎜,單一或分枝,表面灰綠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長柔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髓部白色或褐黃色。葉對生,單葉或三出復葉,葉片多皺縮卷曲、破碎,有時復葉脫落,僅見單葉,兩面有白色長柔毛。輪傘花序集成假總狀,通常僅留有宿萼,萼筒外面脈上有毛,喉部有長柔毛,花冠二唇形,藍紫色。小堅果橢圓狀卵形,褐色。氣微,味微苦、澀。石見穿以葉多、色綠、帶花者為佳。
二、顯微鑒別
1、葉橫切面
上表皮細胞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外被角質(zhì)層,可見氣孔與毛茸。 柵欄組織1-2列細胞,海綿組織細胞4-5列。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zhì)部導管排列成行,韌皮部細胞較小,主脈上下表皮內(nèi)方均有厚角細胞,維管束兩側(cè)可見纖維存在。
2、葉片表面觀
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毛茸少見,無氣孔。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呈念珠狀增厚,具角質(zhì)層紋理;腺鱗頭部4細胞,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單細胞,柄短,單細胞;非腺毛多存在于葉脈處表皮細胞上,由1-11個細胞組成,長 72-1620μm,壁厚,具疣狀突起,有時細胞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