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我們平時的時候可能會用到的中藥,只是大家平時的時候不太了解或是不注意而已,一般主要是和別的中藥一起搭配著進行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是不同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虎杖是什么。
虎杖是什么
【別名】(艸涂)、大蟲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筍、斑莊根、酸桿、斑根、黃藥子、土地榆、酸通、雌黃連、蛇總管大活血、紫金龍、酸湯桿、黃地榆、號筒草、斑龍紫、紅貫腳、陰陽蓮、活血龍、猴竹根、金鎖王、大葉蛇總管、九龍根、山茄子、斑草、搬倒甑、九股牛、大接骨、老君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iaoma Polygoni Cuspidati
采收和儲藏:分根繁殖第 2年或播種第 3年,春、秋季將根挖出,除去須根,洗凈,曬干。鮮很可隨采隨用。
【原形態(tài)】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達1m以上。根莖橫臥地下,木質(zhì),黃褐色,節(jié)明顯。莖直立,叢生,無毛,中空,散生紫紅色斑點。葉互生;葉柄短;托葉鞘膜質(zhì),褐色,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cm,寬5-9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無毛?;▎涡?,雌雄異株,成腋生的圓錐花序;花梗細長,中部有關(guān)節(jié),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輪,外輪3片在果時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褐色?;ㄆ?-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和分根繁殖。種子繁殖:可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3-4月,穴距33cm,每穴播種8-9粒,覆土3cm。條播,按行距33-45cm開淺溝播種,播后覆土澆水。育苗,于苗床撒播或條播,覆細土1.5cm,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幼苗出土后,間苗、除草,苗高 7~10cm時移栽。分根繁殖:在返青前控取母株,把根頭分開,每根上帶l~2個芽,然后栽種。
病蟲害防治 有蚜蟲為害。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一,有的可長達30cm,直徑0.5-2.5cm,節(jié)部略膨大。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須根和點狀須根痕,分枝頂端及節(jié)上有芽痕及鞘狀鱗片。節(jié)間長2-3cm。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棕黃色,纖維性,皮部與木部易分離,皮部較薄,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狀,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狀,縱剖面具橫隔,氣微,味微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