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發(fā)布時間:2016-12-26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當我聽到半夏這個詞的時候,就覺得這個詞是個很好聽很浪漫的詞語,其實半夏是一種草藥,又名地文,屬天南星目,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北、華北等地區(qū),藥用植物,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腫作用,獸醫(yī)用以治鎖喉,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還可以消散結,用于痰多咳喘,痰飲,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等等,那么半夏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半夏的副作用

半夏,屬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是中國中藥寶庫中的一種重要藥材,產(chǎn)地只有中國和日本。半夏的別名又叫三葉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半夏按照生長環(huán)境分為水生和陸生兩種,即所謂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藥性價值強于水半夏。按照用途功效來分,常用的半夏則分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種。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癥,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于痰內(nèi)阻、胸悶病癥,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有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又常用于胸疼痛,配瓜、白等同用;治胸,可與瓜、黃連等同用。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可用以治療痰濕結聚所致的癭瘤、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等病癥。用治癭瘤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星,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同用。

但是現(xiàn)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在一般臨床劑量范圍內(nèi),半夏配伍川烏、草烏或附子不會出現(xiàn)毒性增強或療效降低,但臨床應用時還需慎重,以免發(fā)生不良反應。

但半夏具有神經(jīng)毒性,其水溶性成分加入乙酸鉛后沉淀的物質(zhì)中,含有引起蛙及小鼠骨骼肌痙攣和瞳孔,散大的物質(zhì);濾液中則含有使蛙,產(chǎn)生中樞性及箭毒樣骨骼肌松弛的物質(zhì)。生半夏誤服微量即可中毒,所以生半夏按毒性中藥管理,臨床需炮制后使用。此外,半夏還有對局部黏膜強烈刺激性、腎毒性、妊娠胚胎毒性、致畸作用。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