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與光慈姑區(qū)別有

    發(fā)布時間:2017-01-09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慈姑,是一種很普遍的膳食吧,相信很多人都食用過不止一兩次,其實慈姑也是分好幾個種類的,最典型的就是山慈菇和光慈姑,光慈菇,是一較常用的中藥,近年來多用于癌癥、胃病等,其用量不斷加大,由于種種原因,致使這一自然野生藥材資源逐步匱乏,藥用瀕危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人為造成偽品混用情況,嚴重制約了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妨礙了臨床用藥到位及確鑿性,山慈菇與光慈姑的區(qū)別都有什么呢?

山慈菇與光慈菇區(qū)別

山慈姑之名,始見于《嘉佑本草》,然陳藏器《拾遺》已有之,即其花也。能散堅消結(jié),化痰解毒,其力頗峻,故諸家以為有小毒,并不以為內(nèi)服之藥。至王謬《百一選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樞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錠也, 外證可敷,內(nèi)證可服,其效最捷。則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駛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連服之,則必利下,是以攻逐惡物為專職, 藥力之猛烈可知。

此皆用以蕩滌腸胃,驅(qū)除積垢,以減邪毒憑陵之勢,亦非能通行百脈,消除皮里膜外之堅積也。且氣味俱淡,以質(zhì)為用,所以古來未入煎劑,近人 有用入煎方,以為消積攻堅之法,如瘰疬痞積之類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則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雖峻,而無宣絡通經(jīng)之性,何能行于肢體脈絡。

光慈菇,含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在體內(nèi)潛伏期較長,主要氧化成二秋水仙堿后起毒性作用。能引起強烈的刺激癥狀及毛細血管受損,并能使脊髓及延髓麻痹,抑制呼吸,興奮神經(jīng)細胞,加強胃腸活動。誤服后或超量服用后3~6小時,開始出現(xiàn)咽喉及上腹部燒灼感、吞咽困難、惡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血便,血管損害引起休克,腎臟受損出現(xiàn)血尿或尿閉、衰竭、虛脫,并可產(chǎn)生粒細胞缺乏癥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后果。嚴重者可在1~2天內(nèi)死于呼吸麻痹。

山慈菇,呈不規(guī)則球形或圓錐狀,長1.8至3厘米,直徑1至2厘米。頂端漸突起,有莖痕。基部臍狀,有須根。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膨大部有2至3條微突起的環(huán)節(jié),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zhì)或粉性,氣微,味淡,帶粘性。獨蒜蘭假鱗莖與杜鵑蘭類似,但不及杜鵑蘭飽滿,呈圓錐形或不規(guī)則瓶頸狀團塊。光慈姑具鱗莖草本,鱗莖卵形,橫徑1.5~2.5厘米,外層鱗莖皮,灰棕色,紙質(zhì),里面生絨毛。葉1對,條形,長15~25厘米,寬3~13毫米;花葶單一或分叉成2,從一對葉中生出,高10~20厘米,有2枚對生或3枚輪生的苞片,苞片條形,長2~3厘米?;ㄒ欢洌ū黄?,矩圓狀披針形,長1.8~2.5厘米,白色。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