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制劑是將多種中藥材配伍食用,得到的功效也是綜合起來的功效和作用,下面詳述黃精巴戟及其相關(guān)內(nèi)容,黃精巴戟是以巴戟天、補骨脂、西洋參、枸杞子、黃精、桑葚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經(jīng)動物功能試驗證明,具有緩解體力疲勞的保健功能,下面主要了解巴戟天,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冷痛、風(fēng)濕痹痛、筋骨痿軟。
巴戟天,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Rubiaceae),長3~13cm,寬1.5~5cm,前端短漸尖,基部鈍形或圓形。巴戟天的干燥根,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地。
別名: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雞腸風(fēng)、貓腸筋、兔兒腸。
性味:辛甘;溫。歸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功能: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fēng)除濕。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fēng)寒濕痹;腰膝酸軟;風(fēng)濕肢氣。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溪邊、山地疏林下或栽培。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采收儲藏:栽種6-7年即可采收。在秋冬季采挖,挖出后,摘下肉質(zhì)根,洗去泥沙,在陽光下曬至五六成干,用水棒輕輕打扁,再曬至全干即成。
炮制方法:1.巴戟天:揀去雜質(zhì),用熱水泡透后,趁熱抽去木心,切段,曬干。2.炙巴戟:取甘草,搗碎,置鍋內(nèi)加水煎湯,撈去甘草渣,加入揀凈的巴戟天,煮至松軟能抽出木心時(此時余湯不宜多),取出,趁熱抽去木心,曬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兩)3.鹽巴戟:取揀凈的巴戟天,用鹽水拌勻,入籠蒸透,抽去木心,曬干。4.使用巴戟天時,須用拘杞子湯浸一宿,至稍軟漉出,再用酒浸一伏,再漉出,用菊花一同熬至焦黃,除去菊花,用布拭干用。5.用酒浸一宿,銼焙入藥,如急用,只用溫水浸軟抽去木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