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麥,它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在中醫(yī)學(xué)中,瞿麥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通常與其它藥物搭配使用,配方不同其功效也不相同,它可以利小便,還可以治療閉經(jīng),也有清濕熱的作用等,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中藥瞿麥圖片是什么樣子的?下面我們來展示一下中藥瞿麥的圖片。
瞿麥,別名:高山瞿麥,拉丁文名:Dianthus superbus L. 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有時(shí)更高。莖叢生,直立,綠色,無毛,上部分枝。葉片線狀披針形,頂端銳尖,中脈特顯,基部合生成鞘狀,綠色,有時(shí)帶粉綠色。包于萼筒內(nèi),瓣片寬倒卵形,邊緣繸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上,通常淡紅色或帶紫色,稀白色,喉部具絲毛狀鱗片;雄蕊和花柱微外露。蒴果圓筒形,與宿存萼等長(zhǎng)或微長(zhǎng),頂端4裂;種子扁卵圓形,長(zhǎng)約2毫米,黑色,有光澤?;ㄆ?-9月,果期8-10月。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有時(shí)更高。莖叢生,直立,綠色,無毛,上部分枝。葉片線狀披針形,長(zhǎng)5-10厘米,寬3-5毫米,頂端銳尖,中脈特顯,基部合生成鞘狀,綠色,有時(shí)帶粉綠色。葉對(duì)生,多皺縮,展平葉片呈條形至條狀披針形。莖圓柱形,上部有分枝,長(zhǎng)30~60厘米,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光滑無毛,節(jié)明顯,略膨大,斷面中空。枝端具花及果實(shí),花萼筒狀,長(zhǎng)2.7~3.7厘米;苞片4~6,寬卵形,長(zhǎng)約為萼筒的1/4;花瓣棕紫色或棕黃色,卷曲,先端深裂成絲狀。蒴果長(zhǎng)筒形,與宿萼等長(zhǎng)?;?或2朵生枝端,有時(shí)頂下腋生;苞片2-3對(duì),倒卵形,長(zhǎng)6-10毫米,約為花萼1/4,寬4-5毫米,頂端長(zhǎng)尖;花萼圓筒形,長(zhǎng)2.5-3厘米,直徑3-6毫米,常染紫紅色暈,萼齒披針形,長(zhǎng)4-5毫米;花瓣長(zhǎng)4-5厘米,爪長(zhǎng)1.5-3厘米,包于萼筒內(nèi),瓣片寬倒卵形,邊緣繸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上,通常淡紅色或帶紫色,稀白色,喉部具絲毛狀鱗片;雄蕊和花柱微外露。蒴果圓筒形,與宿存萼等長(zhǎng)或微長(zhǎng),頂端4裂;種子扁卵圓形,長(zhǎng)約2毫米,黑色,有光澤。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瞿麥的功效與作用
利小便;清濕熱;活血通經(jīng)。主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閉經(jīng);目赤腫痛;癰腫瘡毒;濕瘡瘙癢。利尿通淋,破血通經(jīng)。用于熱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月經(jīng)閉止。
①《本經(jīng)》:主關(guān)格諸癃結(jié),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
②《別錄》:養(yǎng)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zhǎng)毛發(fā)。
③《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水腫,尿熱澀痛,血淋。
④《藥性論》:主五淋。
⑤《日華子本草》:葉:治痔漏并瀉血,小兒蛔蟲,眼目腫痛,搗敷治浸淫瘡并婦人陰瘡。子:催生,治月經(jīng)不通,破血塊,排膿。
⑥《本草圖經(jīng)》:利小腸為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