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多的可使用的資源,只有一些野生的藥草可以使用,但是疾病確實不挑人的,在關鍵時候,野草也是要派上大用場的,刺蒺藜是一年生草本,莖由基部分枝,平臥,淡褐色,長可達1米左右,全體被絹絲狀柔毛,分布全國各地,長江以北最普遍,全球溫帶地區(qū)均有,多生于荒丘、田邊及田間,常為田間雜草,果入藥,那么,野生刺蒺藜治什么疾有效呢?
果實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蕓香糖甙、刺蒺藜甙、過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揮發(fā)油、鞣質(zhì)、樹脂、甾醇、鉀鹽、微量生物堿等,又含皂甙1.47%。種子含生物堿哈爾滿和哈爾明堿,不含皂甙。
目前臨床主要是將蒺藜子作為疏肝祛風、利水明目藥使用。藥理研究結(jié)果表明,白蒺藜有降壓作用,并有利尿功能,臨床也證實,白蒺藜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其所含哈爾滿堿對皮層及其運動中樞、脊髓有興奮作用。它還有抗膽堿脂酶的作用,使組織對乙酰膽堿的敏感度增加。近來有人發(fā)現(xiàn),白蒺藜有抗食欲活性和精神健康活性。
因為白蒺藜有抗食欲作用,故應有減肥效果。消除肥胖、保持精神情緒的健康,與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壽是有密切關系的。以此來看,長服蒺藜子是確有可能使人達到身輕長生目的的。
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者可與天麻、鉤藤、石決明等同用,以平肝潛陽熄風。肝氣郁結(jié),胸脅或乳房脹痛者,可與香附、郁金、青皮、瓜蔞等配伍,以疏肝理氣止痛。風疹瘙癢屬風邪偏盛者,多與荊芥、防風、羌活等配伍, 以祛風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