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想必很多人都吃過,它很常見,隨便到超市就可以買到,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挺喜歡吃檳榔的,因為檳榔在吃的時候的感覺就跟吃薄荷一樣清涼中帶辣,但是吃檳榔有好處也有壞處,它不僅可以祛痰止咳,還能驅(qū)蟲,但是吃多了會刺激我們的口腔黏膜;說了那么多,那么吃檳榔的正確吃法是什么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吧!
擯榔有生吃、干吃兩種。生吃,即把新鮮的綠色擯榔果切成小片,果肉和果核同時嚼食。干吃,即把果子煮熟晾干,保存起來供長期食用。吃擯榔更有趣的是,不單食它的瓤肉,而與“扶留葉”為佐料一起嚼食,即所謂“一口擯榔一口灰。
檳榔的吃法有很多種,不同地方的人嚼檳榔的方法也不一樣。海南人嚼檳榔的時候都要加一些其他的東西一同嚼,那里面包含著很多的技藝。海南人嚼檳榔的時候,先把檳榔切成三到四塊,形狀有點像一瓣桔子那樣,然后再把檳榔的外皮和果蒂剝除掉。這時候一般還不能直接地把檳榔放到嘴里面,而是要搭配一種藤類植物的葉子,在海南俗稱為“荖葉”,荖葉上面涂上一些石灰,將其包卷成一個三角形的。這最后才把涂上石灰的荖葉和檳榔一起放到嘴里面咀嚼。如果嚼檳榔的時候不用涂上石灰的荖葉,直接嚼檳榔的話,那就索然無味。“一口檳榔一口灰”就是這個這意思,所謂的一口檳榔在海南話里就是一塊檳榔的意思。這種吃法可防齲齒、健脾開胃、精神舒暢,有治水腫殺蟲之功效,吃時有甜感、微醉、有癮,但無副作用。檳榔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嚼法就是嚼檳榔干,所謂的檳榔干就是把檳榔用水煮過后(有些地方的人們還在水里面加糖,嚼起來有一種甜味)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跟檳榔干相應(yīng)的直接采下來的檳榔海南話稱為之“檳榔鮮”《諸蕃志.志物》稱:鮮檳榔,即軟檳榔。檳榔干可以直接嚼也可以跟涂有石灰的荖葉一同來嚼。兩種嚼法各有各的妙處。檳榔加上涂有石灰的荖葉一同放到嘴里,稍微嚼了幾下,全身馬上就會有一種發(fā)熱的感覺,整個臉都發(fā)熱發(fā)紅起來,當(dāng)年蘇東坡在海南曾就這種感覺寫下“紅潮登頰醉檳榔”。
所謂“醉檳榔”是指一般第一次嚼檳榔或者不習(xí)慣檳榔那種獨特味道的人,嚼幾下馬上就感覺到有點類似于酒醉的那種感覺,而且還會伴有頭暈胸口發(fā)麻的癥狀。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外地人都不敢嚼檳榔的原因。嚼檳榔的這種感覺跟吃辣椒倒是有點相似的。只是它沒有辣椒那么暴辣,辣得生痛。會嚼檳榔的人,一口檳榔下去,馬上就感覺渾身都是熱量,再嚼幾下,身上、額頭上馬上就會流汗了。再冷的天,幾口檳榔下去也能讓人感覺全身上下的血液流動加速,汗水直流。這種獨特的感覺確實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