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之道,而中藥養(yǎng)生,大家都知道的,中草藥是從很久以前就傳承下來,經(jīng)久不衰自然有其優(yōu)點,而且現(xiàn)在也越來越受大眾的喜歡了;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味中藥便是余甘子,余甘子也叫作圓酸角,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味道和形狀了;但是你知道余甘子飯后多久服用好嗎?別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余甘子,中藥名,屬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其果鮮食酸甜酥脆而微澀,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庵羅果,牛甘果等,表面棕褐色至墨綠色,有淺黃色顆粒狀突起,余甘子樹耐旱耐瘠,適應(yīng)性非常強,喜光喜溫,甘、酸、澀,涼,歸肺、胃經(jīng),有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的功效。
生吃。在山里碰見橄欖樹,可以直接從樹上摘下來,衣服擦一擦就吃(山里沒污染),從市場買回來的要好好洗一洗再吃,采摘、裝運的過程肯定不太衛(wèi)生。
泡酒。橄欖洗凈,晾干表面水分,加入漠過橄欖的酒浸泡。一般用高度純糧食酒,60度的酒泡。
開水煮熟,撈出控干水分,拌入蜂蜜和白糖,裝入干凈的瓶瓶罐罐腌制成果脯(老人教的,制作簡單,趁熱裝瓶保鮮)。鹽水橄欖。大街上賣的最多的,橄欖洗凈晾干,甘草泡橄欖。鹽水泡橄欖方法一樣,藥店買點甘草放進去一起泡就可以了。放入適量鹽巴,涼開水浸過所以橄欖,浸泡食用。橄欖浸蜂蜜。橄欖洗干凈,剝開去籽,搗碎,加入純蜂蜜浸泡。
吃法很簡單,但是余甘子有清熱涼血作用,性涼,空腹吃傷脾胃陽氣,會導(dǎo)致肚子痛,所以最好飯后服用。余甘子涼性的,就更要間隔久一點再吃,飯后半小時再吃藥,此時食物的消化已基本結(jié)束,酸胃的量也相對較少,藥物中的成分也能順利被吸收。此外需要說明,所謂飯后指的是吃飯后半個小時左右,飯中則指的是相鄰兩頓飯中間相隔的時間。雖說飯中用藥并無特別需要遵守的時間規(guī)定,但在前一頓飯吃完后兩小時用藥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