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韓劇的盛行,韓國積極的實行文化輸出,使韓餐大量的出現(xiàn)在電視劇中,于是吃韓餐一度成為了一種時尚,在韓餐中有一種吃法就是用紫蘇葉包烤肉吃,既有肉的香嫩還有蔬菜的清脆,確實是一種獨特的吃法;那么你們知道為什么選擇用紫蘇葉嗎?不僅僅因為它的青菜的屬性,還因為它的食補的特點,那么紫蘇葉的吃法功效有什么呢?
古名荏,又名蘇、白蘇、桂荏(《爾雅》)、荏子、赤蘇、紅蘇、香蘇、黑蘇、白紫蘇、青蘇、野蘇、蘇麻、蘇草、唐紫蘇、皺葉蘇、雞蘇、臭蘇、大紫蘇、假紫蘇、水升麻、野藿麻、聾耳麻、孜珠、興帕夏噶(藏語)等,是唇形科紫蘇屬下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主產(chǎn)于東南亞、臺灣、中國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區(qū)、喜馬拉雅地區(qū),日本、緬甸、朝鮮半島、印度、尼泊爾也引進此種,而北美洲也有生長。
民間常用鮮蘇葉煎炒田螺,一方面取其芳香辟腥,使之可口,另一方面亦是取其解毒的作用。紫蘇在中國常用中藥,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國少數(shù)地區(qū)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蘇葉也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癥。種子也稱蘇子,有鎮(zhèn)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蘇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
用于感冒風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本品能發(fā)散表寒,開宣肺氣,可與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本品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者,常與半夏、厚樸同用。又用于妊娠嘔吐,胸腹?jié)M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用于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