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會把一些形狀或者是樣子十分相似的東西搞混,這在食物中尤為常見,有兩種果子,叫做西青果和青果,特別容易搞混;一般人以為名字很相像就是一樣的,其實它們在外形和功用上都有著一些細微的差別,只要仔細辨別,還是可以加以區(qū)分的,這樣有利于我們根據不同的功效來食用,那么西青果有什么別名嗎?西青果又叫青果嗎?
西青果亦名藏青果,為訶子的幼果,主要成分為鞣質,原訶子酸和分子硫等,有清除羥自由基及抗DNA氧化損傷的藥理作用,臨床用于治療陰虛白喉和急、慢性咽炎等病癥。青果、西青果因均有“青果”二字,常見有以西青果誤作青果應用的情況這是錯誤的。
青果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干燥成熟果實。呈紡錘形,兩端鈍尖,長2.5~4 cm,直徑1~1.5 cm。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有不規(guī)則深皺紋。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果核梭形。暗紅棕色,表面具縱棱3條,其間各有2條弧形彎曲的溝;破開后,內分3室,各含種子1枚,通常1或2室不發(fā)育。種子細長梭形,種皮棕紅色,子葉2片,富油性。無臭,果肉味初澀,久嚼微甜。 性味、歸經與效用 性平,味甘、酸。歸肺、胃經。有清熱、利咽、生津、解毒功效。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蟹中毒。
西青果使君子科植物訶子的干燥幼果,呈長卵形,略扁,一端漸狹,多稍彎曲。漸狹端微凹,具淡黃棕色至棕色圓形果柄痕。長1.5~3 cm,直徑0.5~1.2 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具明顯的縱皺紋與溝紋,有的具細微的橫環(huán)紋。質堅硬,碎斷面果肉棕褐色或黃褐色,具角質樣光澤;果核梭形,表面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縱溝,破開后一室,中空,內表面光滑。無臭,味苦澀、微甘。性味、歸經與效用 性平,味苦、酸、澀。歸肺、大腸經,有清熱生津、利咽解毒功效。用于陰虛白喉、扁桃體炎、咽炎、痢疾、腸炎。
青果為較常用中藥,原名橄欖,始載于《食療本草》,為藥、食兩用物品。該藥口嘗初則味苦而澀,稍久回甘,現代藥理研究有保肝、助消化、抗病毒的藥理作用,臨床用于咽喉腫痛、失音、煩渴、魚蟹中毒和濕疹療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