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是一個人的核心,如果某人心神不定的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但是,一個人的心里想什么有時候并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一些患上了焦慮癥抑郁癥的人,他們的心中總是會不可抑止的想一些令人焦慮的事情,并且使自己惴惴不安;有很多養(yǎng)生的湯就是專門可以安撫人們的精神的,特別的適用,普通的人食用了也可以減輕壓力的,介紹其中的一種那就是竹茹麥門冬湯,竹茹麥門冬湯有什么效果呢?
淡竹茹、麥門冬各等分。竹茹,中藥名。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陰于。前者稱"散竹茹",后者稱"齊竹茹"。青稈竹,多生于平地、丘陵。分布于廣東,廣西。大頭典竹,生于山坡、平地或路旁。分布于廣東、海南及廣西。淡竹,多生于丘陵及平原、分布于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間以及陜西秦嶺等地,尤以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省為較多。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fēng)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用于肺熱咳嗽,痰黃及病熱煩躁,驚悸。竹茹味甘微寒性潤,治痰熱壅肺,咯痰黃稠者,多用鮮品,與黃芩、瓜蔞、貝母等相配,以增強清肺化痰之功。煩躁驚悸屬熱者皆可投用,痰熱者最宜,虛熱者亦可,《千金要方》溫膽湯治痰熱上擾,膽胃不和,證見胸悶痰多,煩躁不眠,或驚悸不寧,或嘔吐呃逆者,即以竹茹配枳實、橘皮、半夏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治產(chǎn)后虛熱上沖,證見煩亂嘔逆者,可配生石膏、白薇、棗肉等藥,共奏清虛熱,和胃氣之功,竹皮大丸;產(chǎn)后內(nèi)虛,煩熱短氣,可配人參、茯苓、甘草、黃芩等同用,以益氣補虛,清熱除須,甘竹茹湯。用于胃熱嘔吐,妊娠惡阻。
麥冬,其味大甘,膏脂濃郁,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陰液漸枯,及熱病傷陰,病后虛羸,津液未復(fù),或炎暑燥津,短氣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證,麥冬寒潤,補陰解渴,皆為必用之藥。但偏于陰寒,則惟熱熾液枯者,最為恰當,而脾胃虛寒,清陽不振者,亦非陰柔之品所能助其發(fā)育生長。況復(fù)膏澤厚膩,茍脾運不旺,反以礙其轉(zhuǎn)輸而有余,而濕阻痰凝,寒飲停滯者,固無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