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防風的用藥注意事項

    發(fā)布時間:2015-03-23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防風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jié)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功效分類:解表藥;祛風藥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山東等地。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草原、丘陵和多古礫山坡上。

采收和儲藏:一般于地苛種第2年的冬季收獲,如選地不當或管理不善,則需3-4年收獲。采挖后,去掉殘莖、須根及泥土,曬至九成干時,按粗細長短分別扎成小捆,再曬或炕干。

炮制方法:

1、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炒防風:取防風片,置鍋內(nèi)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3、炭制:取防風片置鍋內(nèi),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內(nèi)呈黃褐色為度。噴灑清水適量,滅盡火星,取出,晾一夜。

4、蜜炙:取防風,加蜜炒至蜜被吸盡,放冷即可。每防風片1kg,蜂蜜0.3kg。

用藥禁忌

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

1、《本草經(jīng)集注》:惡干姜、藜蘆、白蘞、芫花。

2、《唐本草》:畏萆薢。

3、《本草經(jīng)疏》: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于風寒,溏泄不因于寒濕,二便秘澀,小兒脾虛發(fā)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fā)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氣虛,病不因風濕者禁用[5]。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定義肝氣郁結(jié)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