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具有清熱、補血、補肺等作用,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材。白芨的功效與作用可從一句民間歌訣中略知一二:“白芨味苦,攻專收斂,腫毒瘡傷,外科最善”。接下來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白芨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吧!
白芨的補肺功效最早可見于南宋文學(xué)家洪邁《夷堅志》中的記載。記載說,當(dāng)時在臺州的一監(jiān)獄中有囚犯肺部受傷,經(jīng)??┭*z吏用白芨磨成粉后,用米湯喂食該囚犯,數(shù)周就痊愈了。白芨這一補肺、止血的方子后來收進了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
白芨入藥以塊莖為主,以根莖肥厚、個大堅實、無須根者為佳。中醫(yī)認(rèn)為白芨味苦、甘而澀,性微寒,入肺經(jīng)。具有止血、消腫的功能,可治療生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手足皸裂?!段寄媳静荨分^其“治痛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疹咳血,收斂肺氣”。
在新鮮的白芨塊莖中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有揮發(fā)油、粘液質(zhì)、白芨甘露聚糖等。白芨的止血作用與其所含膠狀成分有關(guān),它能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并加速紅細胞的沉降率,使紅細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從而修復(fù)血管缺損,從而達到止血的作用。
白芨有抗?jié)冏饔?,并可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由于白芨有高度鉆性,可在胃內(nèi)形成膠狀膜,從而促使?jié)兠嬗?。而且白芨中的有益成分對葡萄球菌及鏈球菌有抑菌作用,可在局部形成一保護膜,能控制及防止胃部感染。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可以備一些白芨以防不時之需。除了本文提到的白芨的功效與作用之外,白芨還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在生活中不妨用白芨來制作藥膳來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