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龍用法說明
[效用]
[性味] 咸寒。
[功用] 清熱,鎮(zhèn)痙,利尿,解毒。
[主治] 熱病驚狂、小兒驚風、咳喘、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通、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半身不遂等癥。外用涂丹毒、漆瘡等癥。
[用量] 5g~10g。
[禁忌] 非實熱不宜。
地龍功能主治
熱病驚狂、小兒驚風、咳喘、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通、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半身不遂等癥。外用涂丹毒、漆瘡等癥。
1.清熱息風:主治壯熱驚癇,動風抽搐。
2.清肺定喘:可治肺熱痰咳氣喘,對肺熱型支氣管哮喘療效較好。
3.利尿通淋:適用于濕熱下注,熱淋澀痛。
4.通行經(jīng)絡(luò):可用治熱痹節(jié)腫赤痛;適當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氣行血藥常用于氣虛血瘀,經(jīng)絡(luò)不利,偏癱失語者。
[附注]
蚯蚓穴居土中,行動緩慢,為研究動物分布最有價值的材料。在西方各國,種數(shù)最多最常見的一科,為帶蚓科(Lumbricidae),但在東方(包括澳洲及太平洋諸島嶼),則以鉅蚓科(Megascolecidae)分布最廣,種數(shù)亦多,約有一千余種,占全蚯蚓種數(shù)一半以上,其所分亞科、屬或亞屬,都是極其復(fù)雜的,其中以環(huán)毛屬(Pheretima)為最大的一屬,約有500種之多,分布最廣。在我國約有100余種,是最占優(yōu)勢的一屬。編輯本段相關(guān)方劑
①治傷寒六、七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欲起走: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餃汁及水煎之,并善。(《補缺肘后方》)
②治小兒急慢驚風:白頸蚯蚓,不拘多少,去泥焙干,為末,加朱砂等分,糊為丸,金箔為衣,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下。(《攝生眾妙方》)
③治小兒慢驚風,心神悶亂,煩懊不安,筋脈拘急,胃虛蟲動,反折啼叫:乳香(研)半錢,胡粉一錢。上二味,合研勻細,用白頸蚯蚓生捏去土,爛研和就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蔥白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圣濟總錄》乳香丸)
④治抽筋:地龍一條,胡黃連一錢。水煎,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藥》)
附:羅大倫中醫(yī)博士在其《陰陽一調(diào)百病消》書中說(下方請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
蚯蚓治療腦血栓:化淤血最神奇的方法——人如果患了腦血栓、腦梗死、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栓塞性疾病,就可以服用地龍。
蚯蚓治痔瘡:我家最重要的秘方——我們家以前是祖?zhèn)鞯闹嗅t(yī)肛腸科,有一個治療痔瘡的秘方——蚯蚓治痔瘡。對于單純的內(nèi)痔或者外痔、混合痔,用蚯蚓來治很有效。去藥店買地龍五十克,讓藥店給研成粉末,裝入膠囊,每次服用六顆,早晚各一次。
用藥禁忌
1、胃呆納少者不宜多用。 [4]
2、畏蔥、鹽。(《藥對》)
3、傷寒非陽明實熱狂躁者不宜用,溫病無壯熱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黃疸緣大勞,腹脹屬脾腎虛,陰虛成勞瘵者,成在所忌。(《本草經(jīng)疏》)
4、常規(guī)劑量毒性小,過量使用可出現(xiàn)頭痛、頭昏,血壓先升后降、腹痛、呼吸困難、消化道出血。
5、過敏反應(yīng):肌肉注射地龍針劑可出現(xiàn)過敏反應(yīng),表現(xiàn)為口唇發(fā)麻、皮疹、臉色蒼白,大汗、呼吸困難、血壓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