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干燥根。多系栽培。味甘、苦,咸,性寒。歸肺、胃、腎經(jīng)。功效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解毒散結、潤腸通便。但是玄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
副作用
不宜與藜蘆同用
脾虛泄瀉,腎經(jīng)痘,二者禁用。
腎水本寒,虛則燥熱,非涼補不能滋水之不足。至有虛而宜溫養(yǎng)者,亦腎經(jīng)之不足也。由精水虛乏,腎氣散而無附故爾。所以補水之中,宜加人參、杞子、菟絲之類,以助其陽。陽氣盛,陰水自生,非滋水專恃乎涼劑也。但補水之陽,先天之不足者居多;滋水之陰,后天之失守者過半。且近今天運日薄,生不之源日淺。
人之真水,稟受無多,而戕賊之者十有八九,酒色之徒,勞傷之輩,將此一勺之水,消耗殆盡,未有不損乎其臟者。所以陰虛火動者比比矣。李士材云:腎之經(jīng)虛則寒,腎之臟虛則熱。玄參助補陰之劑以滋水,勞瘵者所必需也。
玄參藥用禁忌:脾胃有濕及脾虛便溏者忌服。
1、《雷公炮炙論》:使用時勿令犯銅,餌之噎人喉,喪人目。
2、《本草經(jīng)集注》:惡黃耆、干姜、大棗、山茱萸。反黎蘆。
3、《本草經(jīng)疏》:血少目昏,停飲寒熱,支滿,血虛腹痛,脾虛泄瀉,并不宜服。
4、《醫(yī)林纂要》:虛寒則忌。
玄參使用注意
1、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2、本品性寒,能滑腸,故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3、反藜蘆。
4、處方寫玄參、元參,黑玄參、浙玄參,皆付玄參。
5、玄參、生地均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然玄參偏于瀉火解毒、散結,咽痛、瘰疬瘡毒多用之生;地養(yǎng)陰作用較好,陰血不足多用之。
玄參食物相克:不宜與藜蘆、黃芪、干姜、大棗、山茱萸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