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米本是北方一種糧食,照字典的解釋,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后很黏。黃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黃米是要高于小米的。小米是去了殼的谷子的果實。人們拿黃米當江米使,有些地方還拿它做糕待客。初加工時就能做出許多花樣,再細加工,或煎,或炸。
賣粽子的也常把江米的和黃米的并列,把黃米的價錢抬得和江米一般。但在人的心目中黃米又終歸是黃米,他們一面抬高它的價格,又自覺不自覺地降低著它的成色,到頭來黃米終不能和江米并列。 而小米經過加工后可以做小米飯。從前曾經是北方的主食之一。
再者,可以通過直接分辨方法在地里看長出來的穗子,小米的穗-谷穗,是一條一條的,很粗的,而糜子的穗子有很多,但是都很細的。糜子,在一開始的時候的外殼是黃色的,再脫了那層外殼才是紅色的,吃的時候再把紅色的殼碾掉才是黃米。那么,黃小米和小米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小米和小米的區(qū)別。
1、稱呼與外觀的區(qū)別
大黃米在沒有去掉外殼以前是叫糜子的,而黃小米在沒有去掉外殼以前則叫谷子,而且從外觀上來看,黃小米的顆粒要比大黃米的顆粒小一些。再就是黃小米的外殼是黃色,而大黃米的外殼則是紅色的。
2、穗的不同
在民間區(qū)分大黃米和小黃米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它們的谷穗,小黃米的谷穗是一條一條的樣子,而縣里很粗,外表為黃色,而糜子的穗子則有很多個,而且都很細,外表也是黃色,但是收取以后要把外表的黃色脫掉變成紅色,在食用以前再把紅色的外皮脫掉才是人們看到的大黃米。
3、大黃米與小黃米的特性區(qū)別
大黃米是粘性很強的一種米類食材,而小黃米的粘性就不強,在食用時大黃米的食用方法與大米相似,可以吃撈飯,也煮粥增加粥的粘性,而小米多以煮粥為主。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小米的滋補功效特別強,是女性生產以后最常見的進補食品,而大黃米就不具備這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