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昆布的常用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6-12-27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很多人愛吃海鮮,魚蝦蟹蛤各有各的滋味,海鮮不僅品種繁多,滋味各一,營養(yǎng)還非常的豐富,連藻類的味道也十分的豐厚,昆布亦稱“黑菜”、“鵝掌菜”、“五掌菜”等,褐藻綱,翅藻科,孢子體大型,褐色、革質(zhì),高30-100cm,分葉片、柄部、固著器、固著器假根狀,假根兩叉式分支,柄部圓柱狀,近葉片部漸扁平,葉片兩側(cè)羽狀或復羽狀分支,中部稍厚,居間生長,長1-12cm,粗3-7mm,粗鋸齒葉緣,游動孢子生于葉片兩面,有明顯的不等世代交替,生長于溫帶海洋中,中國浙江、福建沿海有分布,供食用和藥用,那么如何鑒別昆布呢?

如何鑒別昆布

植物形態(tài)鑒定。1.海帶:多年生大型褐藻,革質(zhì)堅韌。藻體明顯分為固著器、柄和葉狀體三部分。固著器呈根狀,根末端呈吸盤形,著生于巖石或其他物體上。柄圓柱形,長5~20cm。葉狀體帶形,綠棕色,長2~6m,寬15~50cm,無中肋,但有兩條淺溝縱貫于中央。孢子囊群近圓形,斑疤狀,秋季成熟。2.昆布:與上種主要區(qū)別為葉狀體略成扁闊卵形,長30~90cm,-至二回羽狀深裂,裂片長舌狀,較薄,邊緣疏鋸齒。

藥材性狀鑒定。海帶:卷曲折疊成團狀,或纏結(jié)成把。全體呈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則膨脹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寬10~40cm,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zhì),殘存柄部扁圓柱狀。氣腥,味咸。

昆布:卷曲皺縮成不規(guī)則團狀。全體呈黑色,較薄。用水浸軟則膨脹成扁平的葉狀,長和寬均為16~26cm,厚約1.6 mm;兩側(cè)呈羽狀深裂,裂片呈長舌狀,邊緣有小齒或全緣。質(zhì)柔滑。水試:本品以水浸泡即膨脹,表面黏滑,附著透明黏液質(zhì)。手捻不分層者為海帶,分層者為昆布。

藥材顯微鑒定。海帶:葉片(厚約1mm)橫切面:均勻扁平帶狀,由表皮、皮層和髓三部分組成。表皮細胞方形,一層,緊密排列,直徑8 - 10μm,內(nèi)含深色物,壁增厚。皮層細胞較大,排列疏松,直徑20~35μm;黏液道眾多,直徑50~80μm,成1列排于表皮下2~3列細胞處,黏液道周圍1列細胞較小。髓部位于中央,約占橫切面的1/6,細胞較小,直徑17~25μm。緊密排列,細胞壁略厚。柄(直徑約8mm)橫切面:圓形,略扁,構(gòu)造與葉相似,表皮細胞1列;離表皮下200μm處有黏液道1列,成環(huán)。中央為髓部,狹長橢圓形,長徑6mm,短徑1mm。

昆布:葉裂片(厚約0. 5mm)橫切面:扁平帶狀,兩側(cè)略厚,亦由表皮、皮層和髓三部分組成。表皮細胞方形,直徑16~20μm。皮層無黏液道。中央髓部約占橫切面的1/7,細胞多頹廢,有的呈寬隙狀。柄(直徑約8mm)橫切面:呈圓形,略扁,亦由表皮、皮層和髓三部分組成。表皮細胞1列,壁較厚,靠近表皮下方約280μm處有黏液道,兩列排成環(huán)形,黏液道直徑40~60μm,中央髓部圓形至橢圓形,直徑約占橫切面的1/2。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定義肝氣郁結(jié)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到底中醫(yī)的“腎虛”和西醫(yī)的“腎炎”或“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