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和土牛膝都為常用的中藥藥材,因為牛膝和土牛膝外觀大致相同,所以這兩者特別容易被混淆,而且,牛膝和土牛膝的功效大體相同,都有活血的功效,然而其具體作用,還是有所區(qū)別的。然而土牛膝的價格相對而言較為低廉一些,所以有一些人們會將它摻入到牛膝之中,已達到謀取利益的目的。因此對于土牛膝與牛膝的區(qū)別顯得尤為重要。
土牛膝,中藥名。為莧科牛膝屬植物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鈍葉土牛膝 indica L.的根及根莖。植物牛膝,除東北外全國廣布,朝鮮、蘇聯(lián)、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非洲均有分布;植物柳葉牛膝,分布于我國陜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臺灣,日本也有分布;植物粗毛牛膝,分布于我國湖南、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也有分布;植物鈍葉土牛膝,分布于我國臺灣、廣東、四川、云南,印度及斯里蘭卡也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主治閉經,跌打損傷,風濕關節(jié)痛,痢疾,白喉,咽喉腫痛,瘡癰,淋證,水腫。
植物牛膝,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圓柱形,直徑5~10毫米,土黃色;莖有棱角或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有白色貼生或開展柔毛,或近無毛,分枝對生。葉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少數(shù)倒披針形,長4.5~12厘米,寬2~7.5厘米,頂端尾尖,尖長5~10毫米,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兩面有貼生或開展柔毛;葉柄長5~30毫米,有柔毛。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長3~5厘米,花期后反折;總花梗長1~2厘米,有白色柔毛;花多數(shù),密生,長5毫米;苞片寬卵形,長2~3毫米,頂端長漸尖;小苞片刺狀,長2.5~3毫米,頂端彎曲,基部兩側各有1卵形膜質小裂片,長約1毫米; 花被片披針形,長3~5毫米,光亮,頂端急尖,有1中脈;雄蕊長2~2.5毫米;退化雄蕊頂端平圓,稍有缺刻狀細鋸齒。胞果矩圓形,長2~2.5毫米,黃褐色,光滑。種子矩圓形,長1毫米,黃褐色?;ㄆ?~9月,果期9~10月。
牛膝,別名:??南?。 莧科、牛膝屬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圓柱形,直徑5-10毫米,土黃色;莖有棱角或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有白色貼生或開展柔毛,或近無毛,分枝對生。葉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少數(shù)倒披針形,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兩面有貼生或開展柔毛;退化雄蕊頂端平圓,稍有缺刻狀細鋸齒。胞果矩圓形,黃褐色,光滑。種子矩圓形,黃褐色?;ㄆ?-9月,果期9-10月。根入藥,生用,活血通經。牛膝(野生品),根莖呈圓柱狀,長1~3㎝,直徑5~10㎜,灰棕色,上端有莖基殘留,周圍著生多數(shù)粗細不一的根。根長圓柱形,略彎曲,長約15cm以下,徑可達4㎜;表面淡灰棕色,有細密的縱皺紋。質稍柔軟,干透后易折斷,斷面黃棕色,可見成圈狀散列的維管束。氣微,味微甜。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敵國(火)下行;利尿通淋。主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