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藥材除了樣子千奇百怪之外,別稱也是非常多的,并且有些不同中藥材的別稱非常的相近,這對于我們辨別鑒定一種中藥材,增加了很多的難度;就利用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組中藥材來考考大家,蔓荊子和牡荊子是不是聽起來很像,那么它們是一種藥材嗎?蔓荊子和牡荊子藥效和功效一樣嗎?
牡荊子別名,小荊實(shí)、牡荊實(shí)、荊條果、黃荊子。蔓荊子的俗稱或別名有 蔓荊實(shí)、荊子、萬荊子、蔓青子、蔓荊、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風(fēng)、白背草。 它們的作用也不相同。
蔓荊子,中藥名。別名:蔓荊實(shí)、荊子、萬荊子、蔓青子、蔓荊、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風(fēng)、白背草。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主產(chǎn)于山東、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味辛、苦,性微寒。歸肺、膀胱、肝經(jīng)。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風(fēng)熱,清利頭目,除濕處關(guān)節(jié)。常用于外感頭痛,偏正頭風(fēng),昏暈?zāi)堪?,赤眼多淚,目睛內(nèi)痛,齒齦腫痛,濕痹拘攣。
牡荊子,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果實(shí)。分布于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具有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之功效。用于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痢疾,疝氣痛,腳氣腫脹,白帶,白濁。
果實(shí)圓錐形或卵形,上端略大而平圓,有花柱脫落的凹痕,下端稍尖。長約3mm,直徑2-3mm。宿萼灰褐色,密被灰白色細(xì)絨毛,包被整個果實(shí)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齒裂,外面有5-10條脈紋。果實(shí)表面棕褐色,堅(jiān)硬,不易破碎。斷面果實(shí)較厚,棕黃色,4室,每室有黃白色種子1枚或不育。氣香,味苦、澀。以顆粒飽滿、氣香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