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種類有兩種,一般分為風寒和風熱,風寒感冒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很多不舒服的癥狀,咳嗽就是其中的一種,風寒咳嗽非常的難緩解,而且咳嗽的比較厲害的話,患者還會出現(xiàn)胸口疼痛的情況,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北沙參就有治療風寒咳嗽的效果,那么北沙參產(chǎn)地是在哪里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北沙參產(chǎn)地
北沙參從名字上來看應該是一種生長在北方沙地里面的植物,既然是在北方,那南方人對它可能就不甚了解了,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以根入藥,北沙參味甘甜,是臨床常用的滋陰藥,養(yǎng)陰清肺,祛痰止咳,主治肺燥干咳、熱病傷津、口渴等癥,北沙參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山東、河北、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別名萊陽參、海沙參、銀沙參、遼沙參、蘇條參、條參、北條參。
北沙參適合人群: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痰熱咳嗽者慎服。北沙參食療作用: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體質(zhì)輕潤,可升可降。具有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燥傷肺陰之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肺癆陰虛之久咳嗽血,熱傷胃陰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
北沙參做法指導:肺燥陰虛,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者,可與麥冬、玉竹、貝母、杏仁等配伍,以潤肺止咳。常用于熱病后期胃陽不足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等癥,臨床多與生地、石斛、麥冬等配伍,以清熱養(yǎng)胃生津。若胃陰不足,脘部酌痛,嘈雜似饑者,則可與麥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養(yǎng)陰生津止痛。胃陰虛兼見肝腎陰虛,肝氣不舒,癥見脅痛脘脹,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者,可與麥冬、生地、枸杞子等并施。
北沙參的食療方子:北沙參12g,麥冬、貝母各9g,甘草6g,每天一劑,煎服,治支氣管炎。北沙參9g,麥冬6g,甘草3g,熱水沖泡,代為茶飲,治肺結核咯血。北沙參、川芎各30g,蔓荊子6g,細辛1.5g,煎服,加黃酒半碗為引。或者隨癥加減,治頭疼。北沙參、山藥各15g,每天一劑,用水煎服。治小兒遷延性肺炎。
北沙參營養(yǎng)分析:北沙參含有揮發(fā)油、香豆素、淀粉、生物堿、三萜酸、豆甾醇、各甾醇,沙參素等成分。實驗證明,北沙參能提高T 細胞比值,提高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升高白細胞,增強巨噬細胞功能,延長抗體存在時間,提高B 細胞,促進免疫功能。北沙參可增強正氣,減少疾病,預防癌癥的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