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qū),長時間玩手機已經(jīng)成為孩子們的“通病”,特別是那些父母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玩手機更上癮。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12至16周歲的留守兒童中,接近半數(shù)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超過77.3%的孩子經(jīng)常使用手機上網(wǎng)。此外,不少農村兒童的上網(wǎng)時間已經(jīng)高于城市兒童。
手機本應是眾多留守兒童與在外務工父母交流的輔助工具,然而現(xiàn)在卻占用了留守兒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無法及時有效地與留守兒童溝通,更難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少年兒童心理遠未成熟,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而手機中所構建的虛擬世界對他們極具誘惑。刷視頻、打游戲、網(wǎng)聊等,不僅滿足了他們的種種獵奇心理,甚至成為了他們親情缺失下的一種“安慰”。然而,這也增加了他們與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接觸的可能性。對于正處于身心發(fā)育重要時期的留守兒童來說,這無疑會對其性格塑造產生負面影響。
如何避免這一問題進一步加???一方面,父母應該加大對孩子的監(jiān)管力度,告訴孩子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引導他們適時適度使用手機,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不讓手機成為孩子唯一的陪伴。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與孩子有限的團聚時間里,應加強親子互動,以身作則,而不是自己也癡迷手機,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辦法措施,從技術層面對少年兒童上網(wǎng)作出明確限制。比如,強制要求網(wǎng)絡游戲公司、網(wǎng)絡視頻公司等對注冊用戶進行實名認證;設立每日最長娛樂時間,超時后自動下線;禁止或者限制未成年人進行線上消費,等等。
此外,學??蛇m當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減少留守兒童在手機上耗費的時間。同時,定期安排學校老師前往留守兒童家中開展心理輔導,并適當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長輩普及新技術,進一步形成監(jiān)管合力,幫助留守兒童從手機中解放出來。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