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湯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咎幏健葵滈T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參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棗12枚【功能主治】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治肺痿。肺胃津傷,虛火上炎,咳唾。
【處方】
麥門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參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治肺痿。肺胃津傷,虛火上炎,咳唾涎沫,氣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藥,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備注】
方中重用麥門冬滋養(yǎng)肺胃,清降虛火為君;人參益氣生津為臣;半夏降逆化痰為佐;甘草、大棗、粳米益胃氣,生津液為使。諸藥合用,使肺胃氣陰得復(fù),則虛火平,逆氣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黃連(去須)冬瓜(干者)各60克
【制法】
上三味藥,粗搗篩。
【功能主治】
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
麥門冬(去心)橘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白茯苓(去白)白術(shù)各30克 人參 甘草(炙)各15克 小麥10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化濕,生津止渴。治霍亂愈后,煩熱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生姜5片,烏梅少許,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
麥門冬(去心)遠志(甘草煮,去心)人參 黃芩 生地黃(洗)茯神 石膏(煅)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陰,清心瀉火。治虛勞。勞心過度,氣陰兩虛,面色無華,頭發(fā)脫落,性急好怒,唇口赤甚,言語不快,飲食如常,形體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取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別名】
麥冬湯
【處方】
麥門冬7升,半夏1升,人參2兩,甘草2兩,粳米3合,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滋養(yǎng)肺胃,降逆和中。止逆下氣。降火利咽。生津救燥。養(yǎng)胃除煩,平逆氣。主肺陰不足,咳逆上氣,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胃陰不足、氣逆嘔吐,口渴咽干?;鹉嫔蠚?,咽喉不利。嘔逆,喘急。肺胃氣壅,風(fēng)熱客搏,咽喉煩悶。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證。燥痰咳嗽。膈食。及沖氣上逆,夾痰血而干肺者。霍亂后,余熱未清,神倦不饑,無苔而渴,或火升氣逆,干咳無痰。肺虛而有熱之痿。
【用法用量】
麥冬湯(《蘭臺軌范》卷五)。
【注意】
肺痿屬于虛寒者不能用本方。
【各家論述】
1.《法律》:此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證,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zhuǎn)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未思及必不可得之?dāng)?shù),不惟無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麥冬、人參、甘草、粳米、大棗大補中氣,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溫一味,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